忆斯地钟灵毓秀 志来日奋勇前行
 发布时间: 2018-05-02  |   浏览次数: 27  |   文章作者:  |   发布人: 校新闻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中国无数时间线和国人无尽可能性的交织点,逃过了多少次历史的追杀,以一副胜利者的姿态依旧傲然挺立。千百年来汇聚了多少历史佳话,又抒发了多少文人墨客刻骨铭心的人文情怀。望不尽的是十八盘的迂回曲折,看不完的是山谷中的奇花异草,忘不了的是玉皇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巍峨壮观。

泰山,自古以来就是齐鲁文化的象征,是“一山一水一圣人”的代表。泰安,这一方热土,汇聚天地灵气,千百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高等学府林立的盛况,培育了数不清的栋梁。左丘失明,阙有《国语》;叔牙举人,遂成齐国;世杰泼墨,泰和重宝……

跌跌撞撞,阴差阳错,我就是在这个美丽的地方遇见了你啊,我的大学——山东农大。

仍记去年九月,初见农大,远方山峰云雾缭绕,近处秋菊花开正艳,道旁银杏郁郁葱葱,楼前海棠英姿潇洒。一时间在春华路丢失了方向,又在秋实路看到熟悉的笑脸。我曾挤在喧闹的综合楼里与急急忙忙上下课的同学擦肩而过,也曾满怀敬意在图信楼里凝视考研学子埋头苦读的身影。分门别类的图书馆给予了我们在书海遨游的机会,电子阅览室里方便的现代化电子设施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加舒心的学习环境。

如今时光沙漏旋转了三百六十度,过去一年的好奇与欣喜已慢慢在一分一秒中化为了坚持与相信。农大人勤奋好学的治学精神就是我始终不渝的相信。

在教室里、校园小路上、图书馆内、教学楼走廊上,随处都能看到同学们捧着书本或安静思考,或激烈讨论,这俨然已经成为了农大人的“基因”,在校园里一届又一届地通过耳濡目染来传承。

看过了这么多的故事,收藏了这么多的感动,然而最令我难忘的是考研季的到来。

由于考试周的临近,我每天都处于紧张的复习状态。但是,无论我多么早到达背书的地方,那里总是有学长学姐早早就进入了学习状态,无论我多么晚离开上自习的教室,都无法当最后一个关灯的人。

漆黑的冬日早六点,综合楼已经亮起的教室灯光是散落在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冽冽寒风中的晚十点,综合楼大厅里背书的身影是最坚定的追光者;日日夜夜被书本和资料占满的走廊是通向知识殿堂最坚实的大路;无时无刻不奋笔疾书的考研学子都是拥有千军万马最勇敢的将军。

如今,今年的考研已经结束,那些来回踱步思考的身影也已经离去,教学楼和图书馆安安静静,仿佛长舒了一口气。我相信详细完备的笔记最后会成为勇攀高峰的台阶,我相信朗朗的背书声最终会变为征战胜利的号角。

前几日,校长张宪省与东校的同学回忆自己的求学之路,畅谈为学之道。问到将来选择考研还是就业的问题,校长的见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回答说:“对高年级的同学来说,这是个十字路口。每位同学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抉择。我的建议是首先考虑考研,因为从专业学习、人文素质培养、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来看,研究生的层次高于本科生,就如长1年的小树只能用来当柴烧,长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而长20年的树方可以做栋梁一样,上学也是如此。从大环境来看,经济社会发展也需要更多高层次人才。”

“农大人朴实,会做人、能做人、做好人,是齐鲁文化的优秀代表;农大人求真务实,追求真理,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这是校长回忆自己的求学时代与观察我校现状得出的结论。我们应当传承母校的优良传统,用自身的行动弘扬勤奋的学风,小到一次作业、一次测验,大到一次考试、直至考研或者其他踏入社会的方式。学风的建设不仅仅是要求我们热爱学习,勤奋学习,更深刻的是通过这一种方式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踏踏实实地走好大学四年的青春之路,为步入社会全面武装自己。这是学校和老师的良苦用心所在,我们身为农大学子,要真真切切的践行,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才能不辜负这一份信任与爱,让明天的农大以我为荣。

有目标一分一秒都是成功的记录,没有目标一秒一分都是生命的流逝。于是在一进入大学,我就立下了考研的目标。在过去的一年中,这个目标一直是我学习的鞭策、动力的源泉。我深知治学对严谨性的要求,对待学习便丝毫不敢怠慢。在平时把作业当作巩固知识的良方,在期末把考试当作对学习成果的检测。在遇到困难时,把目标放大,挫折就会变小,看到的前方依旧是坦途。这一路难免有质疑的出现与孤独的感受,但我希望在这条认定的路上昂首向前,无所畏而有所为。

在上一年,学院和班级响应学校的号召,持续举办了许多有关学风建设的活动,我在参加活动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沟通中得以及时改正。我认为,经验总是积沙才会成塔,日积月累的积淀才会带来最后质的升华。在日常生活中把学习当作一种改变自我的方式,珍惜每次锻炼的机会,完善每一个不起眼的细节,把每件平凡的小事做好便是不平凡的成绩。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间和学习环境,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和悔恨,这是对时间的浪费,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要想改变未来,就要通过现在的积极与乐观去创造美好。幸运从来不是上天给予的礼物,而是努力的馈赠;命运也不在星座书上已经确定,而被紧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求学岱下,筑梦农大”这八个字你是否还记得?没错,这就是当初那份鲜艳的录取通知书的召唤。眺望泰山,“登高必自卑”是我们共同的信仰;近观书本,“行远必自迩”的梦想从此起航。海晏曾说:“只愿有昨日可忆,有未来可期。”让我们感怀此地人杰地灵的文化底蕴,传承百年农大的严谨学风,立明日舍我其谁之凌云壮志。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对当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中国梦是历史和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也是你我的。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光辉使命,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从现在开始思考并逐渐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又要脚踏实地,做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和提高自我,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